壹城壹非遗 佳能佛山醒狮研学,用科技赋能非遗传承新闻

浏览:52,381 / 发布:2024-09-25
2024年9月21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广东佛山举办了佛山醒狮非遗研学活动,这是继今年6月在杭州举办传统东阳竹丝行灯非遗研……

2024年9月21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广东佛山举办了佛山醒狮非遗研学活动,这是继今年6月在杭州举办传统东阳竹丝行灯非遗研学活动以来,佳能※1“壹城壹非遗”City Walk非遗研学的第二站。本次研学以“中国南狮运动之乡”佛山祖庙为起点,途经黄飞鸿纪念馆、广东越剧博物馆、“佛山初地”塔坡古迹,带领研学亲子家庭感受中国岭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终点来到佛山传统狮艺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婉珍的工作室,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现场体验狮头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佳能小G灵”打印机的出色打印品质。今年是“壹城壹非遗”主题活动举办的第三年,佳能坚持以打印科技赋能非遗传承,并与亲子研学相结合,让年轻一代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佳能“壹城壹非遗”之佛山醒狮非遗研学活动

佳能“壹城壹非遗”之杭州竹丝行灯非遗研学活动

佳能“壹城壹非遗”佛山醒狮非遗研学,用科技助力非遗保护

据统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2。近年来,佳能一直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文化活动,通过佳能打印机等科技产品和数字化技术,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保护。此前,佳能还携手苏州博物馆西馆,向观众们提供了包括湘绣、中秋文化、元宵兔子灯等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场景中的打印体验,设立长期打卡活动,利用打印机打印任务卡和节气卡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参与,提高亲子间互动体验的乐趣,寓教于乐。

佛山狮头,是中国岭南地区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从清代道光年间到现在承载着200多年的历史,而黎家狮更是佛山乃至广东狮头的代表,发展至今已至第六代。在“壹城壹非遗”佛山醒狮非遗研学的最后一站,佳能带领研学家庭来到黎家狮第五代传人、国家非遗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的工作室,亲身体验黎家狮的狮头制作课程。非遗传承人黎婉珍通过佳能打印机,以现代文印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还原了非遗文化创作的过程,为大家讲解醒狮狮头的制作过程及文化内涵。研学亲子家庭现场使用佳能打印机打印参考图和特色贴纸,制作独具特色的醒狮狮头,体会到打印科技在传统醒狮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黎家狮第六代传人周嘉欣现场讲解非遗创作过程

黎家狮第五代传人、国家非遗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婉珍表示,“很高兴能够和佳能携手,参与到‘壹城壹非遗’研学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佛山狮头这一非遗技艺。黎家狮的狮头制作共有‘扎狮’、‘扑狮’、‘写狮’、‘装狮’四道手工工序,非常考验对于尺寸把握的能力,佳能打印机以高品质等输出优势可以让我们打印出更多花样,对于细节的处理更加精准,让我们的狮头也更加活灵活现。”

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婉珍为研学家庭指导狮头制作

研学家庭亲子齐上阵 其乐融融体验狮头制作过程

佳能小G灵出色输出,“云打印”丰富非遗主题素材为醒狮注入活力

研学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佳能小G灵G3871打印机,该款产品继承了佳能小G灵系列印量大、速度快、易维护等特点,颜色时尚靓丽,操作便捷。研学家庭通过使用佳能打印机输出非遗专属花样图案用于手工制作狮头,感受高品质、高效、多介质输出,还能打印出当天的珍贵照片留作纪念。黎婉珍工作室还长期设立了佳能打印角,供游客们在体验传统手工艺乐趣的同时,感受现代科技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借助佳能打印机为狮头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黎婉珍工作室长期设立了佳能打印角

研学学员使用佳能小G灵家用系列打印机G3871打印狮头制作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佳能云打印”小程序中设立了“壹城壹非遗”专区,提供了多种非遗主题素材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打印体验。用户可以轻松打印包含湘绣、蓝印花布、布糊画、皮影戏、双钩书法、甲马等各式主题图案再进行创作,通过简单的步骤完成更多造型独特、图案雅致的非遗作品。此外,佳能打印机还支持多种纸张尺寸和素材输出,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非遗图案,打印在贴纸、春联、红包等材料上作为家居装饰或馈赠佳品,或将精美的非遗纹样烫印在T恤、帆布包等日常用品上,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生活。

“佳能云打印”小程序非遗专区,用户可以随心打印非遗素材

佳能“壹城壹非遗”之佛山醒狮非遗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佳能影像打印扫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荒木博表示:“佳能一直致力于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文化之中,通过‘壹城壹非遗’系列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让非遗文化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的生机。‘壹城壹非遗’系列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佳能利用自身产品优势,推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佳能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