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酒仙桥论坛解码产业新局,北电数智官宣“AI工厂”正式投运新闻
当政策文件里的“加快AI发展”化作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一个属于智能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杭州计划引导超1000亿元产业基金投入AI,为创新项目“输血”;天津剑指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营收超千亿元,勾勒宏伟产业蓝图;成都、武汉、苏州等城市也各施所长,在专项资金扶持、场景应用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AI产业筑牢根基。
各地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产业规划,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投身AI领域。随着入局者不断增多,不同主体在发展路径、技术方向等方面产生了多元观点和创新想法。这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点燃了产业创新的火种,一场关乎AI未来的思想交锋也逐渐拉开帷幕。4月16日,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迎来了2025酒仙桥论坛的首场专场论坛——AIDC创新驱动生产力新变革专场。
论坛现场,科研精英、资本巨擘、产业领袖齐聚,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生态发展和数智未来”,共议AI黄金发展期的机遇与挑战,搭建务实对话桥梁,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产业创新升级。
当下,虽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重塑产业生态,但高端AI芯片依赖进口、模型应用场景分散、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商业化进程。技术爆发与供给短板的矛盾,导致算力与芯片需求激增,对城市级智算中心的弹性调度、国产化适配及数据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正如北电数智总经理阚冬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的,我国在算力基建、大模型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正临近AI改变世界的边际爆发点。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构建差异化AI基础设施,贯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链条,以场景需求反向推动AI要素优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破创新瓶颈的关键路径。
论坛上,北电数智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张江虹、首席营销官杨震共同宣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全面投入运营。作为“星火・智算”品牌旗舰项目、城市AI基础设施的核心支点,这座“AI工厂”的启动标志着北电数智在AIDC建设中率先构建起全链条高效运营模式。该模式深度贯穿从算力资源调度到产业应用服务的完整流程,在解决产业痛点上精准发力:通过与国产芯片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适配方案,逐步降低对进口高端AI芯片的依赖;搭建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流通标准和规范,有效破解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的困局。
面对DeepSeek引发的技术革新,推动AI成本降低、技术普及,催生出对算力、芯片及城市级AI设施的旺盛需求,如今的中国智能算力市场已步入精益化运营新阶段,智算中心亟待从“成本中心”转型为“AI生产力中心”。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是从传统“成本中心”变为“AI生产力中心”的率先实践。依托“1个AI底座+ 2大产业平台”的创新架构,该中心凭借千P级算力集群与定制化服务体系,打通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协同的全链路闭环,驱动智能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北电数智首席营销官杨震认为算力经济的本质是新质生产力经济,而智算中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牵引优势产业数智转型的关键数字化基建。智算中心不仅要有AI底座的运营能力,也要有场景、产业或生态的运营能力,坚持“一地一策”“一业一策”。
面对产业AI化过程中认知不足、人才短缺、成本高企、数据壁垒等痛点,北电数智始终立足行业特性,定制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这座算力中心的投运,其构建的全链条运营模式,将为智算中心驱动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加速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